私营企业衰退的原因总结
发布日期:2015-08-18浏览:1077
1、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3、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4、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商业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9、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12、投资冒险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13、投资经验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14、投资极端主义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15、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16、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最后优者不奖、错者不罚,所有部门都吃大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17、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
18、完美主义群众化
完美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
完美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求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责备。
19、附庸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20、不学无术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3、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4、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商业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9、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12、投资冒险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13、投资经验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14、投资极端主义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15、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16、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最后优者不奖、错者不罚,所有部门都吃大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17、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
18、完美主义群众化
完美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
完美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求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责备。
19、附庸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20、不学无术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