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农场创业创新培训
发布日期:2015-08-12浏览:1856
-
课程背景
什么是“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课程时长
12 H课程大纲
家庭农场与农户的不同?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家庭农场的先进性: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发挥农业家庭经营优势:
无论是在“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人地平衡”的法国、德国,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农业家庭经营都是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农业家庭经营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和家庭经营的特殊优势。
农业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其生产活动的分散性、频繁性导致对其监督和计量非常困难,因此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家庭作为一种利益共同体,拥有包括血缘、感情、婚姻伦理等一系列超经济的社会纽带,更容易形成共同目标和行为一致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精确的劳动计量和监督,使劳动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家庭农场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一家一户的农业超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其它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通过家庭农场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则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超过自身经营能力,则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
浙江省家庭农场登记暂行办法: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办家庭农场应当依法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取得市场主体资格。家庭农场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经营需要,申请设立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或者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应当根据其申请核定为“**(农作物名称)的种植、销售;**(家畜、禽或水产品)的养殖、销售;种植、养殖技术服务”。家庭农场无法提交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可以持乡镇、村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符合农业部门规定的认定标准的家庭农场,可以享受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措施。
中国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
湖北:武汉市从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35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3.58万元。2012年该市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
安徽:郎溪县农委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安排“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资金共计90万元,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年为每个农场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农场主职业化教育:农场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以及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国现在许多地方农业农村发展都面临着“农无传人”的威胁,素质较好的农村劳动力纷纷转向农村非农产业或城市就业,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加快提高家庭农场主及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全面理解现代家庭农场的内涵:
农场生产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
农畜产品高质高效,符合法定标准;
科技应用,产业链合作,创新经营;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兼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中国家庭农场现状
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种植业的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5.26万个,占6%;其他行业1.56万个,占1.8%。
经营家庭农场,多大规模才合适?
2012年《中国农场、牧场行业市场深度评估》显示:
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
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
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经营家庭农场,多大规模才合适?
江苏省工商局对申请登记家庭农场应具备的土地经营规模、范围及变更、注销、土地流转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从事谷物种植的,土地经营规模面积应为100亩以上;从事蔬菜、水果、园艺作物种植的,为30亩以上,水产养殖的,为50亩以上。需要注册家庭农场的农户或企业,可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或申请行政指导。
土地流转问题:广大农村的土地流转费用有多种形式,既要看土地本身的质量,还要看流转之后从事什么项目,另外还要根据当地的种植规模,如果当地农业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再流转的话,费用就高一些。
经营家庭农场,多大规模才合适?
从世界范围来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国家,它的家庭农场的规模都比较大。
考虑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我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超过30亩。
如果规模过大,就会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形。
经营家庭农场,多大规模才合适?
规模是个相对概念:
山东栖霞果农,一对夫妇全部精力都用在果园上,最多只能经营5亩规模,每年纯收入4万多元,可以申请注册为家庭农场。
黑龙江农民开着拖拉机每个劳动力可以种300多亩地,一户如果有3个劳动力,这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可以达到近千亩。
家庭农场的宁波案例
到2012年,宁波大市范围内的家庭农场共有385家,其中,种植类占279家,畜牧类占106家。
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而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就有355家,占92%,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也有37家。
有237家家庭农场雇有长期雇工,占家庭农场总数的近三分之二,雇工人数1016名,平均每个农场5名左右。
家庭农场的宁波案例
385家家庭农场中,农场主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有142名,其中大专以上30名。有311家农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66家已获得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还有49家家庭农场聘请了64名大学毕业生参与经营管理。
在余姚三七市镇,“悠悠农场”经营着6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水果、蔬菜,去年一年产值超过200万元。农场主叶佳男对未来的规划:“发展农场旅游业,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吃住游一条龙产业。”
家庭农场的宁波案例
家庭农场注册商标,有自己的品牌。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场主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成为典型的新型农民。
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其中经营面积100亩至500亩的有139家,经营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有17家。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355家,占92%,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有37家。有224家家庭农场牵头领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10家拥有自主商标。
家庭农场的宁波案例
在鄞州鄞江镇的“卧心农场”:父母、儿子、舅舅一家人经营着1500平方米、年出栏1万头猪的大型农场,去年,这家农场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
2000年,吴元君利用自家100平方米的厂房,购进9头母猪,开始了他的“猪倌”生涯。没有经验,没有专业技术的支持,他自学养猪技术。
从2005年开始,吴元君又是参加技术培训班,又是到外地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努力提高养殖的规范化、专业化、理论化水平。开始与当地的农机总站合作养猪,由农机总站提供技术支持,自己筹集资金,建起了一栋1000平方米3500头猪标准化、规模化的猪舍。
谈到卧心农场的未来,吴元君说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农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还需要向产业链的上游发展。”
吴元君心中一直想做高端猪肉,把自己的品牌打响。
如今,在卧心农场的北面,吴元君和吴嘉辉在山脚下建起了一片育种基地,这里有400多头母猪,其中部分还是生猪新品种。
打响高端猪肉品牌:
在新的养猪基地,比原有农场更加先进,更加干净整洁。
在每个猪场的终端都有音响设备,每天固定时间播放轻音乐,以提高母猪产仔质量。
在猪场的最末端,“茶香猪”正在宽敞的环境中进食。
吴元君说,“我们正在尝试不同的生猪品种和饲养方式,努力生产出优质高端的猪肉,这样我们的利润将会大幅提高,品牌也会随之打响。”
家庭农场的宁波案例
宁波的家庭农场大多都是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分别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后发展起来的。经营的项目涉及种粮、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特种养殖等领域。
有些家庭农场还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田园风光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场农产品采摘、观光、休闲合为一体。
家庭农场的上海松江案例
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
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土地流转到村委后,由区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00亩-150亩;
持证农场主:1000多人(中高级)。
上海市松江区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到2012年6月止,已发展到1173户,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面积的77.3%,户均经营面积114.1亩,户均年收入10.1万元。
松江区所指家庭农场,是以同一行政村或同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从事粮食、蔬菜种植或生猪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发展家庭农场五大原则:农民自愿有偿原则、经营者自耕原则、适度规模经营原则、土地流转费合理适度原则、经营者择优原则。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定人定产,高度计划: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是本地职业化的家庭成员,基本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
松江区农委表示,“家庭农场是古今中外最普遍、最有效、最有生命力的农业经济形式。以家庭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使劳动者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适应自然和活生生的农作物。”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从土地经营收入方面考虑,上海农民夫妻一年的务工收入4万~5万元,要使家庭农场获得体面的收入,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要达到8万~10万元的话,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就要在80亩以上。
基于以上考虑,松江区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在80亩~150亩之间。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规模化经营:粮食家庭农场的规模为每户2-3个劳动力,每户100-150亩种植面积。2009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4.52万亩,比上年增长7.3%;粮食总产量11.41万吨,比上年增长2.3%;总产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粮田机耕率达到100%,机收率达到99.5%。
农民增收:对区内110户粮食家庭农场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户均生产投入17.3万元,经营总投入24.0万元,农户净收益6.7万元。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培育新型农民:
家庭农场对经营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户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同行交流经验体会;
邀请农技专家现场解决疑难问题,经常跑田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出现了一批探索种养结合、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科学种田提高种粮效益的种田能手。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
松江区在组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基础上,开展“种养结合”试点,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养猪场,场内建有完善的粪便、沼(尿)液贮存、运送、施肥管网设施,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生态链的有机衔接,降低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模式
产业链延伸经营:
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不能停留在粮食直接生产过程。
根据国际经验,农业的直接生产过程往往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利润最薄弱的环节,围绕农业产业链开展了多元经营,如: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产业链中间的许多衍生产业;
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只有这样,家庭农场才能增效、增收、可持续发展。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但是,资本投入量大,成本高,一般农场经营的2/3的收入要作为生产性开支再投入运营;大量的机械操作、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特别是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使农场主净收入中农业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兼业经营”成为农场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统计,1979年,小农场的收入中,农业收入仅为6%,非农收入占94%;中型农场农业收入占59%,非农收入占41%;大型农场农业收入占85%,非农收入占15%。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案例
某农场: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养殖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养奶山羊,出售山羊,每天出售鲜羊奶。
兼业经营克服了种植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在种植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了养殖业稳定的经济收入。
兼业经营调解了种植业生产对劳动需求的不平衡性,使农户在耕地以外,有效地利用了闲余劳动和闲余劳动时间。
兼业经营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种植业提供饲料,养殖业返还肥料,相辅相成,产生了互补作用。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案例
某农场:承包耕地生产粮豆,同时农闲时开饭馆,搞运输,酿酒,养生猪。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可看作是种植业劳力转移,由种植业转向林业、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行业间转移,以及由农业转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
主要经营养殖业或种植业,同时在少量土地上兼营饲料作物或小型加工业的原料作物,小型加工业,庭院经济。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案例
某家庭农场,在种植业生产的闲余期间,走向山间、水面,开发当地资源。种植和出口野菜;养鱼、捕鱼;承包40多亩的废林地,白费建起了果园。
某家庭农场经营者开始从事蔬菜、水稻种植;后来新增加了鱼虾、泥鳅养殖。
实践证明:家庭农场从事兼业经营,对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转为产品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能动的杠杆作用。
兼业经营,趋向“人尽其力、地尽其用”。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案例
案例:某家庭农场,在市镇郊区养殖山珍野味,利用粪便种植新型水果、蔬菜(零成本),再修木屋、竹楼、帐篷(投入少),发展野味馆、茶庄等。
农庄独特的绿色农家宴,不施农药、化肥的新型水果、蔬菜,不但可使游客吃到鲜美、滋补的绿色野味,还可以把野味买回去。
可让游客自理野外烧烤,观看斗鸡等极富刺激性的节目,吸引游客。
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案例
某家庭农场自费订阅了五、六种科技报刊,受益不浅。利用科技信息,采用地膜覆盖西瓜,两亩西瓜盈利、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比一般大田要高80倍以上。
某家庭农场从科技信息上选中了另一门路搞家俱贴面加工,经过到外地学习,正利用冬闲季节进行加工。
要有长远打算:家庭农场从事兼业经营,要选定当地适宜的专业,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作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家庭农场的兼业经营井然有序地向前发展。
现代家庭农场如何建立和管理?
案例:某夫妻2011年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办农场。
农场放养有30头黄牛,养殖有一个鱼塘,种植了农作物,雇请了6个工人。他们前期对农场共投入了60多万元,通过一路精心经营,如今已收回了30多万元成本。
经验:家庭农场回报周期长,农活繁琐复杂,许多人都坚持不下,因此,要一步步来,不能期望通过这个赚快钱。
农场现状:土地旷阔,毗邻江水,数名工人正忙于干农活。农场资源丰富,但目前许多基础设施尚未完备。
下一步打算:打算建起个乡村饭店,造个莲藕池观光。
规划蓝图:把农场打造成一个多样化立体种养的休闲农庄,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此游玩,欣赏田园风光。
现代家庭农场如何建立和管理?
案例:2006年11月,吴哲退伍回村务农。2009年,他先尝试着承包了30亩地种植粮食,当年初见成效,每亩纯收益接近600元钱。
2010年,吴哲又陆续成功流转承包土地1000多亩,开始了大规模的粮食种植。
短短三年间,在吴哲经营的1500亩土地上,累计产粮接近1400吨,直接经济效益80多万元。
吴哲笑称,“父辈种田靠经验,我们这代种田靠科技。”
现代家庭农场如何建立和管理?
案例:黄武荣一直辗转广西、海南等地做生意。2008年,回到故乡农村承包起800多亩土地办农场,租期50年。
黄武荣农场定位十分明晰―走集约化、现代化的路子。他的农场有果菜种植,禽畜养殖,设有多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四周垒起围墙,铺设了道路,建起现代化的大型农场。
他的农场内有120亩的猪养殖场,现有2600多头母猪,从美国引进的猪苗,养殖室配有空调、保暖器等,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即便足不出户,他都可清楚知道养殖场内的一举一动。虽然设施投入大,但明显降低养殖风险。
农场还种植莲雾,专门聘请台湾等地专家授种植技术。如今,他已变成一个种植能手,还发动村民一起种植。
他说:我要将农场打造成中国一流的种养园。
现代家庭农场科技应用与创新
同一早稻品种,产量相差一倍:粮农向科技要效益!
“今年早稻平均亩产400多公斤,比去年增产50公斤,其中西兰花与水稻轮作的田块亩产超过500公斤。”七月二十四日台州市柏加树村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早稻田里,两台“久保田”收割机正来回忙碌着,稻谷就运回了该合作社的烘干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在田头告诉我们,今年他的合作社种植了1300多亩早稻,预计用10天左右时间完成收割。
现代家庭农场科技应用与创新
同一早稻品种,产量相差一倍:粮农向科技要效益!
在与该合作社几公里远的地方,该区另一种粮大户正组织10多名工人抓紧收割早稻。“实在不好意思讲,今年早稻亩产很不理想,只有250公斤上下。”这位种粮大户解释,由于今年前期插秧时气温偏低,到达早稻孕穗抽穗期时气温偏高,造成早稻谷结实率较低。据了解,杨灯聪与这位种粮大户种植的早稻品种均为“中早39”,同是插秧机插秧,插秧时间也差不多,插秧的田块土质也相差无几。
现代家庭农场科技应用与创新
同一早稻品种,产量相差一倍:粮农向科技要效益!
谈到丰收丰产,杨灯聪总结说:他们种植早稻之初,就请有关农技专家给土壤做了个“体检”,然后根据测土化验结果,今年开始全部使用配方施肥,使用量从去年的一亩30公斤提高到40公斤,化肥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8元。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了“三重配方组合”农药,虫期喷洒农药由去年的20天一次延长到28天一次,农药只喷施了2次,比去年少喷了1次,一亩农药成本降了40元,因此,化肥和农药两项总成本下降了12元。
同时采取了西兰花—早稻轮作技术。
现代家庭农场科技应用与创新
2013,嵊州,立秋前夕的8月6日最高气温竟然还达到42.2℃,创该市有气象记录的最高气温历史。嵊州市黄泽镇两块相隔一公里的山坡果园,却收获不同。
石苎村的章玉华在山坡地上种植了100多亩黄桃,由于果园里有喷灌设施,高温持续,但黄桃园里的桃树上结满了多数在250克左右的黄桃果实,由于品质优异,售价一般在每公斤20元左右。目前,顾客络绎不绝上山采购。
而,相距只有一公里左右的渔溪村石龙山上的100多亩翠冠梨园,由于缺少喷灌设施,已经成熟到手的上万公斤梨子,被连续41℃的高温炙烤而落地,损失至少10多万元。
现代家庭农场科技应用与创新
章玉华介绍说:“我现在种植的这些山地,本来是荒山,茅草遍地,无人问津,我采用挖掘机挖出坑种上了黄桃。
从当年种下桃树之日起,我就清楚,要想在这穷山僻壤中收获果实,水是关键,这些桃树,其实一种下,每年春夏季都在喷灌的,可以说,这些桃树是在喷灌中长大的。、建立喷灌设施是我在承包这片山地、种植之前就有这个思想准备的,所以,在这次高温、干旱袭来之际,喷灌已成了我的习惯动作。”
家庭农场的项目选择
1、种植业家庭农场
(1)规模标准。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流转土地10年以上,具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和土地流转交易鉴证书。种植优质稻、油菜、鲜食甜玉米在100亩以上,种植蔬菜、西甜瓜在50亩以上,设施栽培(钢架大棚)在10亩以上;
(2)技术标准。有较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与有关专家建立紧密联系或有正式技术合作协议,田间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为主,具有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省工省力技术及标准化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
(3)设施标准。具备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水、电、路、渠、钢架大棚等),具有小型耕作机、收割机、机动喷雾器、害虫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农业机械,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0%以上;达到土地平整、道路分布合理、沟渠水网配套齐全、电网布局合理的标准,农业抗灾能力较强;
(4)经营管理标准。申报主体有家庭农场实施方案并记载经营日志,有固定的农业信息服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较完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较高品质和附加值;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制度。
家庭农场的项目选择
2、水产业家庭农场
(1)规模标准。养殖范围在城市三环以外,流转集体养殖水面10年以上,具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和土地流转交易鉴证书。标准精养鱼池60亩以上养殖;
(2)技术标准。有较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与有关专家建立紧密联系或有正式技术合作协议,具有先进的绿色防控及测水养鱼技术,名特优养殖品种达到70%以上;配备增氧机或微孔管增氧、自动投饵机投饵,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0%以上;
(3)设施标准。具备水通、电通、路通条件,水源无污染,水泥护坡,池塘有效水深达到1.5m以上,生产用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整齐美观;
(4)经营管理标准。申报主体有家庭农场实施方案并记载经营日志,有固定的农业信息服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较完备;水产品质量安全,有较高品质和附加值;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制度。
家庭农场的项目选择
3、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主进行种植业、水产业等综合经营,并以种植业为主,提高土地产出率,其种植的某一项土地规模标准达到或超过上述种植产业规模标准的下限,其他产业经营也应达到上述相应土地规模标准下限的50%以上,劳力、技术、设施、经营管理标准参照上述产业标准实施。
家庭农场的项目选择
4、循环农业型家庭农场
以家庭为单位,业已建成规模畜禽养殖农场,养殖范围在武汉市规划的外环线以外,距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他畜禽场、屠宰场1公里以上,具备固定的场地场房和场区围墙、消毒池,方位朝向地势较好,功能分区明显,畜禽饲养、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动物疫病防控和抗灾能力较强。同时流转土地进行种植业生产,土地规模标准为种植业家庭农场某一产业的下限标准,并实行“畜禽—沼—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
(1)畜禽养殖标准:生猪:建设猪栏500㎡以上,年出栏200—400头;肉牛:建设牛舍500㎡以上,年出栏100—200头;蛋鸡:建设鸡舍400m2以上,年存笼5000—10000只;肉鸡、肉鸭:建设鸡或鸭舍600m2以上,年出笼10000—20000只。
(2)循环农业标准:以畜禽粪便(沼气)为纽带的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模式为纽带,实现动植物互利的种养结合模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畜禽—沼—种植”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配备的沼气池不少于50m³。
小型家庭休闲农场的概念与运作
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游,早已不是新鲜东西,但是请不要忽视,要尽可能地邀请会员到农场来体验参观,这是一个让市场走到农场里与你沟通的机会。
气候条件差或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年份,农场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很大冲击。
现代化农场在契合主流生态有机概念、做好农产品种植主业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开展农场多元化经营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结合当地情况,做一些农场相关的周边产业开发,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农场的综合收益。
小型家庭休闲农场的概念与运作
比如,蔬果型农场开展农场观光采摘旅游业务,以吸引周边城镇的居民前来消费;
主粮型农场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良种培育的业务;
纯生态有机农场还可以联合科研单位组织政府各部门人员来参观考察;
还可以利用水土优势,来发展小规模的渔牧业务,实现与种植、游乐的有机结合。
在某些经济条件成熟的地区,甚至可以用农场的有机农产品为基础去近距离的城市开设生态餐厅。
小型家庭休闲农场的概念与运作
在各种成熟的休闲旅游的带动下,如今的农场已经完全脱离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许多农场通过餐饮娱乐带来的收益已经大大超过了种植、养殖带来的收益。
不过,如果以旅游服务为核心、农业生产为依托,这种模式就变成了观光农场。
高溢价的农产品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改善种植技术、更新机械设备和吸引农业种植方面的人才;
而观光农场,更多的是需要在景观的营造和服务产品的设计上下功夫,也需要更多的营销方面的人才。
小型家庭休闲农场的概念与运作
要做好家庭休闲农场,旅游服务+农业生产,两者都要抓好。
除了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上要求较高,对土地面积的要求也会更大,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谨慎投入。
总之,现代化农场应该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多种增值业务作为补充的一种商业模式。
在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时期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价格并不是很稳定的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业务的补充来实现农场盈利。
农产品销售运营
自己的品牌,整合有利资源,发展自己的品牌效力。
加强推广,利用人员推销、菜场超市、批发、直供,以及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可以加入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资企业的供应链。利用他们现拥有的技术、品牌优势。可以发展贸易公司,做批发和团购。
做农产品销售需要哪些手续或办理什么证件?产地证明,卫生检疫证明,如果是无公害或者绿色有机等特色产品也需有证明。
经营农业产品,要有特色,有品牌,你需要认证:食品安全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ISO2200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
农产品销售运营
直接配送:很多家庭需要有品质保证的配送渠道,配送带来高效便捷的销售服务,做好消费家庭的数据库。配送不仅仅是将所需要的农产品送到消费家庭,而是要建立一个消费管道,这个管道包括先进的电子商务、电话、店面、基地等互相配合,协调运行。
免费体验:通过对产品的观、闻、品、验等手段,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样的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建立产品信任感,促进产品就地就时消费。
团购:农产品做团购优势很大,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礼品销售,通过对农产品的包装与贴牌,把简单的一种农产品包装成消费时尚的礼品包装,特别是水产、水果、粮油、蛋等等,尤其是针对节日市场。
社区推广:要贴近消费家庭的实际需求,可以与物业管理合作。
个体直销策略:在各地可以与当地的社区便利店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发布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农产品销售运营
传统运作方式是,蔬菜自田间收获后,需要经过各级采购商、商超或批发市场等多个中间环节,这对农场来说是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但是别忘了前文提到的问题:农产品涨价,谁是最大的获利者?层层盘剥下,物流、仓储环节带来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40%。其次,产业链上的大量利润被渠道商占据了。比如说某种蔬菜,菜农以每斤5角的价格卖给经纪人,那么该蔬菜到终端的价格可能会达到每斤3元,这样产品一半以上的利润被渠道商拿走了。
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农场可以进行自有渠道的建设。很多大型农场都建立了自有的配送体系直接送达销售终端或会员消费者手中,也有一些农场在尝试着建立自有的终端销售体系以增强品牌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上海的多利农庄通过“农业+互联网”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成熟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整套运营模式。多利农庄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
一是大型的团购会员单位,宝钢、金茂君悦酒店、汤臣高尔夫都成了该农场稳定的团体客户;二是以礼品卡或者礼券的方式面向普通市民,多利农庄通过在高端小区举办互动活动吸纳新客户;三是利用电子商务渠道进行销售。而其销售总额中,以上三类渠道分别占据了40%、40%、20%的比例。
客户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预定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多利农庄再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采摘和配送。由于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整个配送费用并没有比大卖场的渠道费用高。随着未来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物流配送成本将会不断下降。
农场运营风险管理
根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的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风险中,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烟草、棉花等作物的农场主最关心的风险是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生产其它田间作物、苗圃和温室作物及肉牛和家禽的生产者最关心的是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因为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对他们的生产影响很大。
调查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法规方面的变化、作物产量或家畜产量下降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是生产者最关心的风险问题。而那些位于社会底层、资源稀少、服务水平低下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因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
农场运营风险管理
在美国,农场主在面临经营风险时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农场面临的风险及承受风险的意愿和能力不同,所适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不同,而更加科学理性的选择是多种策略的组合,这些策略包括:
(1)多样化经营。使得一些经营活动的低收入被其他经营活动的高收入所抵消。
(2)财务杠杆。用借款的方式来筹措农场经营资金。
(3)签订合同。事先确保价格、市场以及其他交易条款而使风险减少。
(4)套头交易。用期货或期权合同来减少先期现金销售或商品购买前不利的价格改变风险。
(5)作物产量(或收入)保险。当生产者的产量(或收入)低于其保险的产量时得到赔偿。
(6)农户的非农就业或投资。能够提供给农户一定的收入,弥补农场收入的不足。
农场运营风险管理
棉花农场案例:要随着自身经营实力的提升,去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各方面建设,从规模化走向产业化,才能提高企业的防风险能力。
企业的产业链条比较完整,除了种植基地之外,还有一个日加工能力达15万公斤的大型轧花厂,属于国家发改委定点企业,还有一个硕丰棉花研究所和河北春秋种业公司。去年,我们还投资建设了一个新型生物质炭厂,每年可加工各类秸秆近万吨。
随着棉花产业链条的延伸,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与普通农户只有一次性籽棉收入相比,农场实现了单一作物在多个环节的增值。盈利点多了,退路就多了,抗风险的能力也自然更强。
农场运营风险管理
精准农业
农场经营的第一步是要选择主营的品种,是蔬菜还是水果,是养鸡还是养鱼?在不脱离当地的实际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农场的经营者们应当敏锐观察市场的需求动向,将农产品应尽量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规划种植或养殖,彻底摆脱以往先种后卖、先养后卖的模式。
同时围绕主营业务合理地安排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规划好农产品的销售安排。
然后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种类需要配备不同的农业基础设施。比如,主粮型农场注重灌溉设施,蔬果型农场要重点关注大棚的建设(设施农业),而养殖型的农场则需要关注养殖品种的环境适应性问题等等。
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目前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着眼于“安全感”,期待着餐桌上的食品是生态有机的,更加新鲜。
农场运营风险管理
以种植业为例,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地、种子、土壤水质、农机设备、有机肥料等。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地表变化,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简而言之,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让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营养程度等,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定量配方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有关领域。在涉及到大面积的农产品生产时,精细化的农业生产能够摊薄作业成本,稳定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家庭农场运作成本与收益的管控
案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只有在有效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下,才可能推广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实现规模经营的效益。
我们可以以一亩地的投入产出做一个比较。一般农户种植一亩棉花的投入为种子35元,农药80元,化肥180元,劳动力450元,机械折旧10元,总计755元;每亩产棉花225公斤,以4.8元/公斤的价格计算,亩收益为1080元,净利润为325元/亩。
农场种植一亩棉花,要支付土地流转承包费,计为360元,但是由于统一采购的因素,其余各项成本都要低一些,销售价也要高一点。种子20元,农药60元,化肥150元,劳动力370元,机械折旧50元,总计成本1010元。每亩产棉花225公斤,以5.2元/公斤的价格计算,亩收益为1170元。净利润为160元/亩。
这笔账算下来,从表面上看,一家一户种植比规模种植的收益每亩多165元,但如果单纯考虑土地利用效果,则规模经营收益每亩要比一家一户多出195元。所以,规模种植确实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他们辛苦一年种几亩地,但是每亩的收益还比不上转包费;而农场通过规模经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生产总量上也保证了经营者能获取较高收益。
家庭农场运作成本与收益的管控
案例:农场主赵自昆今年51岁,1997年开始承包村里的耕地种小麦和水稻,随后面积逐渐扩大至280亩,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3月正式注册为家庭农场。
“从实际情况看,200亩可以视作一个家庭农场的盈亏平衡规模”,某农场主算了这样一笔账:传统“一稻一麦”每亩成本约在1000元,按正常年景,水稻和小麦亩产分别为1100斤和1000斤,折价约2400元,再刨去每亩土地700元租金和雇工等各项零碎开支,每亩地年纯收入在300~400元之间。以一个200亩农场需要3个固定人力计算,人均年纯收入在2万元至2.5万元之间,这一数字与进城务工收入相当。
家庭农场规模并非越大越好。2012年赵自昆280亩地一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但他并不想就此扩大规模,主要原因是“人力跟不上,管不过来,面积大了反而会亏本”。
家庭农场建设流程的优化
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二:自然资源情况
三:社会经济状况
四:项目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五: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建设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渔业区建设投资估算
2,牲猪养殖场建设投资估算
3,美蛙场地扩建内容和规模
4,观光果园建设投资估算
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投资估算
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投资估算
7,间接费用估算
8,预备费用估算
二:建设期银行利息估算
三:流动资金估算
第三节:资金来源及筹措
第四节:资金使用和管理